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学院新闻 >> 专题报道 >> 正文
返回顶部

【我们的故事】一段援疆路 一生边疆情——记人文传媒学院教师李婧

发稿日期:2017-09-14 12:50:04  点击:

■ 记者 关月

一副细框的近视眼镜,一张富有亲和力的笑脸,举止沉稳从容,谈起工作和学生却神采飞扬,这就是李婧老师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。今年三十五岁的她已经是beat365官网有着十四年教龄的“老”教师了。十四年来,她一直辛勤耕耘在教学一线,体味了初涉讲坛的迷茫、努力积淀的辛劳、教书育人的艰辛、学生进步的骄傲……

一片丹心献校园

在中国西北部边陲、与蒙古国接壤处,有一个牧业发达的小城市—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自治州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。这个许多人都很生疏的名字就是李婧老师援疆的地方。2017年2月,李婧离开了年迈的父母及年幼的孩子,毅然决然的加入了黑龙江省第三批援疆干部人才的队伍。她说,援疆是祖国赋予我的使命,在祖国需要我的时候,我要把学识和青春回报给祖国。

阿尔泰市是多民族聚居区,哈萨克族超过总人口的50%。这里地处偏远,教育条件也相对落后,而李婧所在的阿勒泰地区师范学校更是由于建校时间较长,新校区尚未投入使用,基础教学设施较为陈旧。初见校园的李婧并没被眼前的艰苦环境吓到,相反她深深地爱上了这片校园。

没有条件,自己创造条件。教室的扫除工具、班级文化墙上的照片、随手画出的图形,身边的一草一木都成了李婧课堂的生动教具;虽然学校没有塑胶跑道,但杂草横生的土操场,也从未影响她和孩子们间操时锻炼身体的心情;为了抓住一切时机给予学生教育引导,她积极配合学校团委老师录制《致青年朋友的一封信》音频,每天课间在校园广播站循环播放;为了更好地了解哈萨克族学生,拉近与学生的距离,她虚心跟哈萨克族同事学习哈萨克语,和学生一起参加冬不拉社团;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的同时,她还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“民族团结一家亲”“三进两联一交友”活动,主动与哈萨克族学生和教师结“亲戚”。在她的努力下,学生、同事们很快就接受、认可了这位新老师。

面对高强度的工作以及离家之苦、思亲之情,她总是笑着说:“和学生一起,我感到充实和满足,这是我最大的快乐,教育好他们,是我的责任。在这里,学校就是我的家,同事就是我的亲人,学生就是我的孩子!”

全心投入抓教学

到达新疆阿勒泰地区师范学校后,李婧第一时间投入教学工作,承担起2016级幼师3个班的《汉语阅读》和早读课的课程。教学过程中,她发现大部分哈萨克族学生在学习普通话时都存在汉字积累量不够、汉语声调调值不准、开口呼韵母发音过窄过紧等问题。针对这些情况,李婧分别制定了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,汉字积累不足,她就把学生学过的多音字、形近字、同音字、相同偏旁部首的字、相同类义词等按不同方式汇总,便于学生区分和记忆;声调调值不准,她就在黑板上画好各声调调值图表,带着学生从字、词、单句到复句的一遍遍练习;开口呼韵母发音过窄过紧,她就训练学生改变呼吸时的口腔状态,给学生讲明发音原理,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,使正音过程由他律变为自律……经过她一段时间的耐心指导,学生们对普通话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状态都有了很大的改善。

2016级幼师8班学生孜尔德是个学习非常努力的哈萨克族姑娘,但由于是民考民学生,小姑娘的汉语基础非常差。每次全班齐读课文的时候,总能听见她“南腔北调”的错误发音。为此,小姑娘很不好意思,慢慢地甚至不太敢在全班面前张口朗读了。李婧老师观察到她的变化后,主动找到孜尔德并和她约定,以后每个课间都为她单独辅导。从那以后,一到课间孜尔德就来到李老师的办公室“吃小灶”。李婧课下详细分析了孜尔德发音不准的原因,并针对孜尔德汉字识认量不够、“阳平”“上声”发音趋向“去声”这两个主要原因为她量身制定了训练计划。李老师让她回去先找一些带拼音的儿童读物,增大识字量,然后尽可能的背诵课文,增强语感。从那以后的每个课间,汉语教研室里都会有一个头发卷卷的姑娘站在李老师桌前,为她读一段百科知识或者读个童话故事。不久后,孜尔德的发音有了很大的改善,“小灶”内容也由易到难,从朗读简单的小故事到朗读课文、指导MHK答题技巧,再到修改作文……

功夫不负有心人,孜尔德的汉语成绩有了显著的提升。当孜尔德拿着成绩单,自信地向自己“炫耀”时,李婧的心里充满了感动,孩子的笑脸也更加坚定了她将自身所学教授给孩子们的决心。

无私援助暖人心

阿尔什是2016级幼师7班的学生,小姑娘平时少言寡语,性格内向,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也常常仅穿一件单薄的校服外套,唯独弹奏冬不拉时,小姑娘才能露出一丝微笑。这一切都看在李婧眼里,李婧主动请阿尔什弹奏冬不拉,希望可以拉近与她的距离,深入接触后,小姑娘慢慢向李婧敞开了心扉。

原来精湛的冬不拉弹奏技艺是父亲教给她的,但几年前父亲病逝了,身体不好的母亲只能做些简单的家务活,筹备哥哥的婚礼又几乎花光了家中全部积蓄,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变得越来越拮据。懂事的阿尔什每当“五一”“端午节”等假期时都不回家,独自留在寝室,就是为了省路费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。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,阿尔什的脸上很难看到笑容,性格也较为内向。

了解到这些情况后,李婧主动和她结成了“亲戚”,时刻关心并关注着她的学习和生活;一到假期,李婧就买上水果到学生宿舍去看她,和她聊天,陪她过节;李婧还经常和阿尔什到食堂就餐,一方面和她交流谈心,另一方面也给孩子改善下伙食;课堂上,李婧总是用温暖的目光支持、鼓励阿尔什勇敢地发言……渐渐地,小姑娘脸上的笑容变多了,性格也变得开朗了,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。

看到学生们一天天的变化,每天拖着疲惫身体回到驻地的李婧倍感欣慰,她总是说:“在阿尔泰地区师范学校,我不仅仅是一名援疆老师,我也是一位母亲,我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每一个学生,看到孩子们的点滴进步,我比任何人都幸福。”

教书育人结硕果,一份耕耘一份甜。援疆虽有期,为师却无限,李婧老师的援疆工作仍在继续,她将继续踏踏实实,在最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,努力践行着一名人民教师的职责,回报给她的是学生的尊敬和同事的认可。这不单是李婧老师个人的光荣,也是所有援疆教师一生的荣耀,更是全天下教师共享的荣誉。

返回首页

关闭